第三章 伊拉克的齐米-《太阳与雄狮》
第(2/3)页
“既然如此,那我就放心了。”他顿了顿,但没有向房间内的官员说出他的想法,并继续肯定对方的成绩。
赏赐和咨询后,易卜拉欣暂时无事要问,官员也无事要奏,万王之王便屏退他们,门外还有别人在排着队等着觐见。
“神圣伟大的谢赫,解放者易卜拉欣!”
本地的什叶派乌理玛对万王之王的再度到访表现得十分热情,这些伊拉克教友的好感为萨法维在此的稳固统治增添不少裨益。
这些教士没有官僚那般拘谨,易卜拉欣还没张口,就有一赞美和感谢之词钻入他的耳道中。新政权对圣地的修缮维护和宗教学校的资助基本都落在了实处,万王之王下令免除所有朝觐税费更是利好朝圣者。
虽然如此,可他们依然对当前宗教政策的细枝末节颇有微词,例如齐米的地位问题。
两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民族混居之地,虽然当前的人口是以阿拉伯什叶派穆斯林为主,可民族和宗教分布依然是交错的,特别是在土库曼移民大量涌入伊拉克后。
自巴格达向北,越往上游就越是复杂,不仅有残留的逊尼派阿拉伯人,还分布着不同部族的库尔德人,以及信仰基督教的不同族群——亚述人和亚美尼亚人。
若按照教会来划分,多数美索不达米亚基督徒的所属无疑是亚述教会——曾经东方教会的残余之一。东方教会的影响力曾一度拓展至印度和中国,可如今曾横跨叙利亚到伊朗的数十个教区仅剩龟缩在尼尼微平原上的残余。
将目光转向南方,在阿拉伯河两岸还居住着不少先祖多以奴隶、商人和水手等身份移居至下美索不达米亚的非洲裔以及被易卜拉欣视为珍稀动物的曼达人,其中曼达信徒同时还分布在胡齐斯坦的少数聚落。
第(2/3)页